7月9日,在吳忠市利通區扁擔溝鎮五里坡村承包種植了420畝玉米的馬永忠,一大早就來到田地進行勞作。
看到玉米長勢喜人后,馬永忠感慨道:“剛承包耕地種玉米時,因沒有分配到水指標,著急的我到處找水。”無奈下,他只好向寧夏國有資產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權屬企業吳忠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進行求助。
“通過系統平臺查詢,經雙方協商,我們將吳忠市五里坡華欣農業灌溉服務專業合作社通過高標準農田節水改造工程節約出的14萬立方米水指標在平臺進行了交易,解決了馬永忠的缺水難題。”吳忠農交中心負責人吳廣財告訴記者。

圖為交易現場
對水指標進行交易,只是該交易中心的其中一項內容。從水權、林權,再到農村承包地經營權交易等,吳忠農交中心通過大力開展以農村土地經營權為主的各類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實現農村資源資產的“資本”化運作,使“沉睡”資源變成“活”資產,有效拓寬了農戶和經營主體生產融資渠道,一舉盤活了吳忠市的農村存量資源。
“作為我區首家市場化運營的農村產權交易機構,農交中心自掛牌運行以來,建成了以吳忠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為龍頭,利通區、青銅峽市、同心縣、鹽池縣、紅寺堡區5個農村產權交易分中心為主體,43個鄉鎮農村產權流轉服務站為基礎的三級聯動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和服務網絡。”吳廣財介紹說,農交中心目前已開展了農村承包地經營權、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林權、草原承包經營權、水域灘涂養殖經營權等11項試點工作。在近兩年,又創新開展了奶牛活體交易鑒證、奶牛活體抵押公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交易等5項服務。
今年以來,吳忠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依據自治區推進“六權改革”要求,加快推進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多元化服務改革提質增效,逐步建立全區統一的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服務體系。縣、鄉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則依托市級產權交易信息化系統,嚴格推行統一監督管理、統一交易規則等的“六統一”運營管理模式,推動各級農村產權交易公開、公正規范運行。

圖為農村產權交易現場
為節約水資源、提高農田產能,同心縣丁塘鎮12個村在今春將農田進行聯動,共建了4萬余畝的高效節水項目。高標準農田建成后,為向社會征集優質承租企業,吳忠農交中心對該信息進行了掛牌。經最終確定,這4萬畝高標準農田由楊凌節水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寧夏分公司接手并進行高效利用。“通過農交中心進行掛牌租賃,不僅減少了農民、企業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私下交易或因產權不明造成的矛盾和糾紛,同時也從源頭上杜絕了農村資產資源在交易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微’腐敗。”寧夏國投一位負責人說道。
今年上半年,該交易中心已開展土地權、山林權、水權等交易共516宗,交易金額達到3.8億元。在交易過程中,實現了信息發布、成交公示、交易鑒證等功能,通過環環相扣、按步驟推進、發生問題逐級退回的方式確保了整個交易過程嚴格按流程進行,防止暗箱操作,為各項業務的開展提供了公開、規范、透明的操作平臺。(寧夏日報記者 李峰/文 圖片由寧夏國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