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背景
寧夏國投金融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夏金科)前身為寧夏登記結算中心有限公司,該公司于2016年12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作為國有控股的地方金融基礎設施,主要為各交易場所提供各類交易品種、投資者信息、票據、倉單等交易信息登記注冊、資金結算、清算等專業金融服務,受國家政策影響,公司主營業務受阻,2017年至2019年連續虧損。隨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推進,寧夏金科不斷探索發展之路,2020年起著手建設“三大平臺”,2021年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建立技術研發團隊,積極拓展數字化應用及技術服務,主營業務轉為金融科技服務、企業征信、信息技術開發、平臺運營、數據存儲、數據處理分析等,公司扭虧為盈。在業務轉型發展的同時,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出現了與企業的發展戰略相脫節、人員配置不完善、激勵機制不健全,缺乏系統、科學、完善的人力資源開發和培養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二、經驗做法
為提高人力資源和人才工作管理水平,有效提升企業活力,使公司用工結構更加優化、人員配置更加高效、激勵約束機制更加健全、收入分配秩序更加規范,2020年10月,寧夏國投集團根據《自治區國資委關于印發自治區屬國有企業勞動 人事 分配三項制度改革評估工作方案的通知》制定了《寧夏國有資產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關于進一步深化三項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確定寧夏金科為權屬企業“三項制度”改革試點企業。
作為試點企業,寧夏金科全面推進用工市場化,完善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推動薪酬分配向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才和一線崗位傾斜等方面做出了較大的探索研究,通過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中層管理人員競爭上崗、優化績效考核等方式激發員工干事創業的活力。
(一)市場化選人用人,完善就業準入機制
寧夏金科積極面向市場延攬人才,建立市場化用工標準。堅持崗位導向,打造標準化的崗位需求,編制崗位職責說明書,明確企業需要什么崗位,崗位的職責有哪些,在崗位上任職的員工應具備什么樣的條件與能力,依照崗位標準配備員工。
通過社會公開招聘、人才引進的方式,從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金融、移動開發、企業征信等領域引進人員14名,包括研發工程師3人,軟件開發人員8人,業務人員3人。切實落實員工進出能力說話,優化人員結構,增強人員競爭力,激發人員活力,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利支撐。
(二)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明確效益導向
寧夏金科按照集團公司總體部署,深入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全面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通過人才引進、競爭上崗、面向社會公開招聘,2021年度聘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副總經理、財務總監3名職業經理人,并簽訂任期經營目標責任書,落實職業經理人和契約化、任期制管理制度。3名職業經理人以其專業管理能力,帶領全體員工,始終堅持效益第一觀念,確定經營思路、經營方式、內部考核和資源分配,更新經營理念,調整業務結構,提高公司盈利能力,為股東、為企業創造最大價值。
(三)全面推進內部競聘上崗,建立能上能下機制
競聘上崗機制有利于企業內部選人和晉升透明化,讓更多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本著“人崗相適、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原則,為選優配強中層干部,2020年12月,寧夏金科在全公司范圍內開展了崗位競聘,聘任中層管理人員3名。2021年8月,因內設部門調整,寧夏金科結合實際,再次開展了中層管理人員競聘,并采用聘期管理機制,通過公開競聘的方式選聘中層管理人員3名。
內部競聘機制有利于增強員工的危機意識,對自身能力和價值有更準確的把握,鼓勵員工努力學習參與競爭,優勝劣汰,用市場化手段激發員工的激情和氣魄。同時通過客觀公正的考核評價結果,合理有效的打開員工退出通道,實行不勝任退出機制,2021年度金科公司共2名員工不勝任退出。
(四)完善業績評價和考核體系,建立多勞多得機制
2021年度金科公司分別在6月及10月修訂了薪酬、績效管理辦法,建立自上而下的績效評價體系,層層分解目標任務,分別與中層管理人員、各崗位員工簽訂了目標責任書,明確目標任務,量化考核指標,實現了業績考核對員工工作的實時激勵。同時為提升科技研發能力,留住關鍵核心人員,落實高層次人才費用在工資總額外單列,寧夏金科將核心技術研發人員作為公司高層次人才,通過簽訂勞動合同補充合同的方式,相繼與3名核心技術人員簽訂了協議工資,明確研發人員的考核標準,提高核心人員的薪酬待遇,提升了公司的核心技術競爭力。
三、改革成效
通過“三項制度”改革,寧夏金科進一步優化了人員配置、薪酬和績效考核體系,完善了內部管理模式,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的用人導向,強化激勵約束機制,使收入分配與企業效益和個人貢獻掛鉤,切實解決了當前存在的內部競爭、激勵機制作用發揮不明顯等問題,充分激發了企業活力。
在人員配置方面,配強了領導班子,配齊了中層干部,完善了人才隊伍建設。截止2021年末,金科公司在崗員工20人,較年初增加10人,員工平均年齡32歲,人員結構進一步優化,呈現出年齡結構年輕化,學歷水平提升,專業技術人員比例提升的趨勢,打造了一支年輕有活力,具備專業技術能力的科技人才隊伍。
在績效激勵方面,全面量化績效考核,加大考核力度,制定差異化考核指標,增強考核的科學性、有效性,打破“大鍋飯”的績效分配方式,極大地激發了員工工作積極性,推動薪酬分配向突出貢獻的人才和一線關鍵崗位傾斜,完善了工資與效益同增減的聯動機制。